给要记的东西“减减肥”
咦,减肥,难道说学生们也追赶潮流减肥吗?这里所说 的“减肥”,实际就是对记忆对象的一种概括。而概括的过 程,正是一个思考的过程(什么是重要的,什么是次要的),也是一个提高的过程(这么多内容实际是说什么问题),因 此,概括不仅仅是便于记忆,也是一种提高效率的学习方法。 记忆“减肥”法主要有三种,如果学生朋友感到要记的东西 太多,实在是记不住,不妨试试吧,这样既能节省时间,还 能帮你达到记忆的目的。
☆主干记忆法
读一本书或学一篇文章,都要先把握住重点,把重点记 住。重点可以作为记忆的“主干”,然后再在这些主干上添 枝叶等次要事件。在学习文、理科时,均可利用此法。
☆提纲网络法
知识大多是零散的,不便于记忆。要是找出知识之间的 内在联系,把它条理化,像用线把珍珠穿起来一样,就好记 多了。知识之间的联系是各种各样的,不仅有纵的联系,也 有横的联系,因此在记忆的时候,不仅要善于串珠,还要善 于把知识织成网。
☆浓缩记忆法
考试前,不少同学都懂得应把重点“过”一遍。但是, 如果逐字逐句地去“过”,效率太低,费时太多。为此, 就有人创立了浓缩记忆法。所谓浓缩记忆法,就是把要
“过”的内容高度浓缩,看见一个字、 一个词,便可迅速 回忆起全部内容,从而大大提高效率,节省时间。例如复 习中国古代史的井田制,可将其内容浓缩为:“国王所有, 诸侯享有,奴隶耕作,形似‘井’字”。或者进一步浓缩 为:“王有、侯用、奴耕、井形”。这样记忆的好处是在 需要回忆这段内容时,只要酌情在每段话上“添枝加叶” 就可以了。
小知识
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代。隋朝统一全国后, 为了适应封建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,为了扩大封建统 治阶级参与政权的要求,加强中央集权,于是把选拔官吏的 权力收归中央,用科举制代替九品中正制。隋炀帝大业三年 开设进士科,用考试办法来选取进士。
进士一词初见于《礼记 · 王制》篇,其本义为可以进受爵禄之义。当时主要考时务策,就是有关当时国家政治生活 方面的政治论文,叫试策。这种分科取士,以试策取士的办 法,在当时虽是草创时期,并不形成制度,但把读书、应考 和做官三者紧密结合起来,揭开中国历史上新的一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