让归纳材料成为一种记忆习惯

2025-05-12

让归纳材料成为一种记忆习惯


☆什么是归纳

归纳是将零散、杂乱无章的知识进行排队、归类、总结 和推理,然后纳入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记忆网络中。这 种方法可以达到“异中求同”的效果,可以将很多看起来毫 无联系的知识归在一起并进行有效记忆。

☆记忆材料要及时总结

记忆材料必须系统化、条理化,记忆才能准确、高效。 有人形象地把记忆比作图书室的卡片柜子,各种知识、信息 都分门别类地储存到它应放的地方,需要时,只要拉开某一 个抽屉,就能获得所需的材料:同时,记忆材料要及时总结, 找出规律性的东西,达到举一反三、触类旁通的效果。

例如,中国古代史就可按政治、经济、民族、对外、 文化五个大方向来串线 政治方面又可按朝代的变迁、中 央集权制度的发展、改革措施的变化、军事战争的情况等 项目来串线;经济方面又可按政策措施、农业、手工业和商业等来串线;文化方面可按天文历法、数学、医学、建筑、文学、艺术等来串线;民族关系方面可按地域或民族、国家   来串线

归纳记忆法的好处是便于分辨,并且有系统,重点资料 易掌握。准备考试时用此方法可以节省许多时间。

☆如何培养归纳能力

如果把归纳材料培养成自己记忆过程中的习惯,就需 要培养我们的归纳能力。为此,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

1.整体把握

归纳是从个别现象的研究入手,依据研究目的,对个 别对象进行分类整合。如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、中国历史 上的土地问题和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问题等。将相同时间、 相同空间、同一性质或同一事件有关联的一系列史实排列 在一起,这样就能轻而易举地找出反映本质特点的结论。 而分类归纳和识记对象就成了归纳推理的基础。

2.全面考察

归纳推理包括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两种。完 全归纳推理的结论一般比较严谨可靠。由于学生的历史知识 有限,实际上学习中大多是运用不完全归纳推理。在这种情况下,为保证历史结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,一定要注意做到 尽可能全面考察历史。关于这一点,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不仅 要注意到能够证明历史结论的正面事实,更要注意到那些表 面看似无关甚至貌似相反的史实例证。只有这样,所做出的 历史结论才更全面、更可靠、更深刻。

3.挖掘本质

每一个事实都有本质和非本质的若干特征,归纳的目的   是删减非本质的内容,找出反映事实共有的本质特征。例如, 分析法国二月革命、俄国1905年革命、俄国二月革命和中 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些民主革命的共同性,就可以从原因、 领导者、时代背景、斗争对象、影响大小等方面去研究。运 用归纳推理,上述四次革命共同的、能反映本质特点的结论   则是:革命是以封建统治者或是封建残余势力为斗争对象。 因此,只有不断地探索事物本质才能发展记忆的思维能力,   才能掌握记忆的规律和方法。

总之,我们要学会并习惯于对记忆材料进行归纳、整理, 以便更好地理解、把握、记忆材料。


  

小实验

美国斯坦福大学专门针对单词记忆做了一项记忆实验。 老师让学生在课堂上记住112个单词,其中有动物、服装、运输和职业几类的单词。首先,老师把112个单词进行杂 乱无章的排列让学生记,结果没几个学生能把单词全记住。然后,老师把这些单词按动物、服装等种类进行分类,有规 律地排列让学生记,学生很快就记住了这112个单词。


启智文坊学堂202403横版.png




阅读0
下一篇:这是最后一篇
上一篇:这是第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