语文知识的记忆方法
语文是学生必修的基础学科。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 就是记忆。小学阶段是人的记忆发展的开始阶段,如果在学 习语文的过程中,小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的年龄特点,抓住记 忆规律,按照科学的记忆方法记忆,必然会取得更好的学习 效果。
下面简单介绍几种记忆语文知识的方法。
☆画面记忆法
背诵古诗时,我们可以先认真揣摩诗歌的意境,将它幻 化成一幅形象鲜明的画面,就能将作品的内容深刻地贮存在 脑中。例如,读李白的《望庐山瀑布》时,可以根据诗意幻想出如下画面:山上云雾缭绕,太阳照耀下的庐山香炉峰好 似冒着紫色的云烟,远处的瀑布从上飞流而下,水花四溅, 犹如天上的银河从天上落下来。记住了这个壮观的画面,再 细细体会,也就相当深刻地记住了这首诗。
☆联想记忆法
这是按所要记忆内容的内在联系和某些特点进行分类和 联结记忆的一种方法。关于“联想记忆法”的原理和具体应 用方法我们已经在前面讲过,这里只举一个简单的例子。如: 若想记住作品和作者的名字,我们可以做这样的联想:有一 天,莫泊桑拾到一串《项链》,巴尔扎克认为是《守财奴》的, 都德说是自己在突出《柏林之围》时丢失的,果戈理说是《泼 留希金》的,契诃夫则认定是《装在套子里的人》的。最后, 大家去请高尔基裁决,高尔基判定说,你们说的这些失主都 是男的,而男人是不用这东西的,所以,真正的失主是《母 亲》。这样一编排,就把高中课本中的大部分外国小说名及 其作者联结在一起了,复习时就如同欣赏一组轻快流畅的世 界名曲联想一样,于轻松愉悦中不知不觉就牢记了下来。
☆□诀记忆法
汉字结构部件中“臣”与“臣”,经常会纠缠不清。其实“臣”这个部件在常用汉字中出现,只有“颐”“姬”“熙” 三个。有人便把它们组编成两句绕口令:“颐和园演蔡文姬, 熙熙攘攘真拥挤。”只要背出这个绕口令,不仅这三个字中 的“臣”不会错写为“臣”;而且其余带“臣”的汉字,也 不会误写为“臣”了。如历代的文学体裁及成就若归纳成如 下几句,就有助于在我们头脑中形成清晰易记的纵向思路。
西周春秋传《诗经》,战国散文两不同;楚辞汉赋先后现, 《史记》《乐府》汉高峰;魏晋咏史盛五言,南北民歌有“双 星”;唐诗宋词元杂剧,小说成就数明清。
☆对比记忆
汉字中有些字形体相似,读音相近,容易混淆,因此有 必要加以归纳,通过对比来辨别和记忆。为了增强记忆效果, 可将联想记忆法和口诀记忆法也参入其中。实为对比、归纳、 谐音、联想、口诀五法并用。
(1) 巳(sì) 满,已(yǐ) 半,己 (jǐ) 张口。其中巳与4同音,已与1谐音,己与几同音,顺序为满半张对应4、1、几 。
(2)用火烧(shāo), 用水浇(jiāo), 用丝绕(rào), 用手挠(náo); 靠人是侥(jiǎo)幸,食足才富饶(ráo), 日出为拂晓(xiǎo), 女子更妖娆(ráo)。
(3)用手拾掇(duō), 用丝点缀(zhuì), 辍 ( chuò) 学开车,啜(chuò) 泣噘嘴。
(4)输赢(yíng) 贝当钱,螺赢(luǒ) 虫相关,羸(léi)弱羊肉补,嬴(yíng) 姓母系传。
(5)乱言遭贬谪(zhé), 嘀 (dí) 咕用口说,子女为 嫡(dí) 系,鸣镝(dí) 金属做。
(6)中念衷(zhōng), 口念哀(āi), 中字倒下念作 衰 (shuāi)。
(7)言午许(xǔ), 木午杵(chǔ), 有心人,读作忤 ( 仵 ) (wǔ)。
(8)横戌(xū) 点 戍(shù) 不点戊(wù), 戎 (róng)字交叉要记住。
(9)用心去追悼(dào), 手拿容易掉(diào), 棹(zhào) 桨划木船,私名为绰(chuò) 号。
(10)点撇仔细辨(biàn),争辩(biàn)靠语言,花瓣(bàn) 结黄瓜,青丝扎小辫 (biàn) 儿。
☆荒谬记忆法
在背诵《夜宿山寺》这首诗时,大部分同学要花五分钟 才能把它背出来,可有一位同学只花了一分钟就背出来了, 而且丝毫不差,这是什么原因呢?是不是这位同学聪明过人呢?在同学们疑惑时,他说出了背诵的窍门:这首诗有四句 话,只要记住两个词:“高手”“高人”,并产生这样的联想: 住在山寺上的人是一位“高手”,当然又是一位“高人”。 背诵时,由每个词再想想每句诗,连起来就马上背诵出来了。 看来,这位同学已经学会用奇特联想法来记忆了。
运用奇特联想法记忆古诗的例子很多,如:《古风》:“春 种一粒粟,秋收万颗子。四海无闲田,农夫犹饿死。”—一 “粟子甜(田)死了。”《咏柳》:“碧玉妆成一树高,万 条垂下绿丝绦。不知细叶谁裁出,二月春风似剪刀。”— “肉(玉)丝当然要用细刀来切。”
语文有时需要背诵大段大段的文字。背诵时,应先了解全段文字的大意,再把全段文字按意思分成若干相对独立的 层。每层选出一些中心词来,用这些中心词联结周围一定量 的句子。回忆时,以中心词把句子带出来,达到快速记忆的 效果。如背诵鲁迅散文诗《雪》中的一段:
但是,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,却永远如粉,如沙,他 们决不粘连,撒在屋上、地上、枯草上,就是这样。屋上雪 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,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。别的,在 晴天之下,旋风忽来,便蓬勃地奋飞,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, 如包藏火焰的大雾,旋转而且升腾,弥漫太空,使太空旋转 而且升腾地闪烁。
我们把诗文分为三层,并提出三个中心词:
(1)如粉。大脑浮现北方的纷飞大雪撒在屋上、地上、 枯草上的图像。因为如粉,所以决不粘连。
(2)屋上。使我们想到屋内人生火、屋顶雪消化的图像。
(3)晴天旋风。想象一个壮观的场面:旋风卷起雪花, 在晴天之下,旋转的雪花反射着阳光,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,其必定如包藏火焰的大雾,旋转而且升腾。是大雾,当然弥 漫太空。反射阳光的雪花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。
这样从中心词引起想象,再根据想象进行推理,背这一 段就感到容易了。
小实验
意大利一位教授做过这样的实验:挑选一位技艺中等的 学生,让他每星期接受三至五天、每天一小时背诵由三个数 字四个数组构成的数字训练。每次训练前,他如果能一字不 差地背诵前次所记的训练内容,就让他再增加一组数字。 经过20个月约230小时的训练,他起初能熟记7个数,以 后增加到80个互不相关的数,而且每次联系实际还能记住 80%的新数字,使得他的记忆力能与具有特殊记忆力的专家媲美。